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媒体关注

上海医药前三季度营收突破1400亿元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6.8%
[2020-10-30]

10月29日晚间,上海医药(601607.sh;2607.hk)发布了2020年三季报。报告显示,上海医药业绩持续恢复,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03.2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6.8%;还原研发费用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其中,医药工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6%;医药商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5%。
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积极布局高端制剂
从第三季度的情况来看,上海医药业绩显著回暖,医药商业表现尤其亮眼。报告期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1.6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4.2%;扣非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工业板块实现收入57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单季度贡献利润同比增长2.6%;商业板块实现收入474.6亿元,同比增长12.2%,单季度贡献利润同比增长35%。
近几年来,上海医药工业板块保持高速增长,已贡献约一半的利润。这一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对于重点品种的巧妙选择与战略聚焦。前三季度内,公司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新设产品战略部、罕见病药品事业部以及全资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工业营销管理有限公司”,进一步明晰创新药、仿制药、中药三大板块的发展路径,重点打造能真正满足临床需求且具有竞争壁垒的核心产品线。
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端制剂是上海医药在仿制药领域的重要策略。前三季度内,上海医药与九洲药业(603456.sh)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浙江台州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高端制剂的研发创新,拉动高端产能利用率并提高公司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二次开发方面的市场竞争力。同期,公司旗下高端制剂研发平台“上海惠永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已启动a轮融资。
大力投入研发创新
“自主研发 bd”双轮驱动
研发需要长期、耐心、策略性地投入,在创新驱动的战略引领下,上海医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研发激励体制,为公司吸引更多研发优秀人才,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近年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 外研bd”的双轮驱动模式,开始逐步向国际化的创新型药企转型。前三季度,上海医药研发投入共计11.8亿元,其中研发费用投入10.4亿元,同比增加21%。
三季报显示,上海医药在创新药管线方面取得诸多阶段性进展。其中,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sph3127”启动ⅲ期临床;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新药“lt3001”和抗肿瘤新药重组疱疹溶瘤病毒“t3011”正开展ⅰ期临床试验;抗肿瘤小分子新药“sph4336”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抗肿瘤新药erbb2抑制剂“sph3261”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抗肿瘤新药c-met选择性抑制剂“sph3348”、“雷腾舒”抗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应症分别完成i期及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受试者入组。
此外,上海医药旗下适用于敏感厌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的盐酸克林霉素和适用于女性紧急避孕的左炔诺孕酮片也在前三季度内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截至9月底,公司已有累计品种达15个(19个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居于行业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医药在全力提升自身研发能力的同时,正积极与各高校、科研院所、临床机构展开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并通过对外投资等方式孵化初创企业,加速完善研发体系,与战略伙伴共同成长。今年9月,上海医药与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及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共同聚焦生物医药创新新领域,携手打造“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上海医药”创新成果孵化平台;10月,上海医药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分别签署了《car-t临床研究技术成果转让》和《car-t联合靶向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研究合作》协议,引进在临床已有一定研究基础的car-t技术;同期,公司正计划参与创新疫苗研发企业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a轮融资,或将切入疫苗产业领域。[2020-10-30 证券时报]